矿业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4 年)
学位授予单位 | 名称:贵州大学 |
代码: 10657 |
授 权 学 科 (类 别) | 名称:矿业工程 |
代码:0819 |
授 权 级 别 |
|
☑硕士 |
2024年 12月 31日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秉承“兴学育人”办学宗旨和“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校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扎实专业基础、能从事矿业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具体包括: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人文素养良好;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恪守学术道德。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基础,熟悉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和前沿进展;具有较强的矿业工程领域学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和良好的科技写作与学术交流能力。
(3)具有良好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从事矿业工程领域的经济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能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结合贵州大学办学目标定位,培养符合矿业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高质量人才。具体要求:(1)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修完所有课程,学分达标。(2)学术成果满足《贵州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2019修订版)》规定。(3)符合《贵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2021修订版)》要求,由贵州大学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培养方向1:采矿工程
研究方向:①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②绿色开采与生态矿山;③智能开采与数字矿山;④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控;⑤矿业经济与系统工程。
特色与优势:针对煤、磷、铝、锰、黄金等贵州优势矿产资源,开展喀斯特地区复杂地质矿山资源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研发岩溶环境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安全绿色开采、复杂地质矿山围岩失稳破坏机制与防控等关键技术,实现喀斯特地区复杂条件矿产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优势。采矿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新工科”项目,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处于贵州领先,西南先进的地位。
培养方向2:矿物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①矿物富集分离理论与工艺;②矿物加工自动化与智能化;③固废综合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
特色与优势:针对煤、磷、铝、锰、黄金等贵州优势矿产资源,开展矿物富集分离、共伴生矿物及工业固体废物清洁高效利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研发适应贵州煤炭资源特性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磷矿石富集分离关键技术、铝土矿脱硫脱硅关键技术等,实现喀斯特地区优势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及清洁利用。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优势。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处于贵州领先、西南先进处于贵州领先,西南先进的地位。
学位点共有教师4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贵州“省委重点联系专家”和“省委联系专家”等省部级人才4人。有博士28人;正高和副高分别为12人和14人;45岁及以下28人;特聘教授2人;教师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能胜任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师资队伍情况如表2-1所示,两个方向师资基本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矿业工程学位点师资队伍简况表
教师姓名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术 职务 | |
方向一 采矿工程 | 左宇军 | 1965.11 | 教授 |
吴桂义 | 1973.12 | 教授 | |
张明清 | 1971.01 | 副教授 | |
刘萍 | 1973.04 | 副教授 | |
邹义怀 | 1968.07 | 副教授 | |
曹云钦 | 1972.10 | 讲师 | |
易汉华 | 1977.08 | 讲师 | |
崔道品 | 1977.07 | 讲师 | |
汪永印 | 1972.04 | 副教授 | |
潘奇志 | 1977.01 | 讲师 | |
高林 | 1986.08 | 副教授 | |
韩森 | 1986.11 | 高级实验师 | |
裴鹏 | 1982.11 | 教授 | |
马振乾 | 1987.03 | 教授 | |
王沉 | 1989.02 | 教授 | |
孔德中 | 1988.12 | 教授 | |
左少杰 | 1990.04 | 副教授 | |
姜志忠 | 1993.05 | 讲师 | |
李燕娇 | 1992.05 | 实验师 | |
文志杰 | 1982.10 | 教授 | |
王俊 | 1993.12 | 讲师 | |
陶剑 | 1997.09 | 特聘教授 | |
路停 | 1993.08 | 特聘教授 | |
方向二 矿物加工工程 | 程伟 | 1983.09 | 教授 |
唐云 | 1971.07 | 教授 | |
庹必阳 | 1979.01 | 教授 | |
李先海 | 1988.06 | 正高级实验师 | |
卯松 | 1983.07 | 正高级实验师 | |
聂光华 | 1973.12 | 副教授 | |
李龙江 | 1979.10 | 副教授 | |
邱跃琴 | 1974.02 | 副教授 | |
李显波 | 1990.03 | 副教授 | |
代文治 | 1976.04 | 副教授 | |
谢飞 | 1982.12 | 高级实验师 | |
沈智慧 | 1990.09 | 高级实验师 | |
黄小芬 | 1987.06 | 高级实验师 | |
张小武 | 1972.02 | 讲师 | |
成奖国 | 1981.03 | 讲师 | |
杨勇 | 1981.07 | 讲师 | |
渠光华 | 1982.02 | 讲师 | |
邓政斌 | 1986.01 | 讲师 | |
柯宝霖 | 1987.11 | 讲师 |
表2-2 矿业工程学位点方向带头人简况表
学科方向名称 | 采矿工程 | ||||||||||
姓名 | 左宇军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5.11 | 专业技术 职 务 | 教授 | 学术头衔 | 学术带头人 |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 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 (中南大学 采矿工程 2005年3月) | 所在院系 | 矿业学院 | ||||||||
方向 带头人 简介 | 左宇军,男,湖南湘乡人,1965年生,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院长,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委重点联系专家、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贵州省矿山动力灾害预警与控制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负责人,第一届贵州省优秀科技个人,贵州大学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0.8至今在贵州大学矿业学院从事采矿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采矿岩石力学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有:岩石动力学研究;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 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 1 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和行业协会科研奖励 20 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9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在教学方面,主讲《高等岩石力学》等课程,指导研究生近 70 人,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
学科方向名称 | 矿物加工工程 | ||||||||||
姓名 | 程伟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3.09 | 专业技术 职 务 | 教授 | 学术头衔 | 学术带头人 |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 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贵州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013年12月 | 所在院系 | 矿业学院 | ||||||||
方向 带头人 简介 | 程伟,湖北黄冈人,198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主要从事洁净煤技术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贵州)项目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专利授权5项,获贵州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教学方面,主讲《高等选矿学》、《洁净煤技术》等,其中《矿物加工学》获批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金课”,负责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育实践项目,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
2.2.2 导师队伍遴选
参照贵大研〔2018〕1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矿业学院硕士生导师资格年审制实施办法,每年对导师资格进行年审。年审结果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表决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经过多年发展,学位点已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安全开采技术、复杂难处理矿产资源高效选别技术及生态环境改善、矿山突发动力灾害预测技术等研究方向,科研特色与优势明显。学位点充分发挥人才与科技优势,积极推进“富矿精开”,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2024年,学位点承担纵向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11项,合同经费968万元。2024年承担各类横向项目42项,合同经费3298万元,其中包括两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文志杰教授的“矿山顶板灾害防控预警成套技术”和“采动巷道释能主控技术体系”分别实现了1100万元和1000万元成果转化。本年度内,学位点发表学术论文86篇,其中SCI、EI检索39篇,出版专著4部。此外,学位点统筹推动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强化科研育人,协同多元育人资源,以科研赋能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位点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平台:喀斯特地区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拥有4个省部级实验和工程平台: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能源智能开发与高效利用实验室、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复杂地质矿山开采安全技术工程中心。实验室面积近4000 m2,各类、各型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套,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50台件,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393万余册,电子图书374万余册,可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学位点设置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及新生奖学金等不同类别的奖学金。资助强度:国家奖学金硕士为2万/学年;硕士新生学业奖学金为0.8~1.5万/学年。国家助学金达到全覆盖,硕士0.6万元/年,奖学金覆盖率达40%以上。
2024年学位点共接收报名39人,实际录取硕士研究生12人,报录比为3.25。生源主要来自本校及兄弟院校,本校比例74.36%。学位点每年参照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制定研究生初试标准与复试办法。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复试内容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推进“五育并举”,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专业学习、心理健康指导结合,使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思政示范课程,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建设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发挥导师的“第一责任人”作用,提高导师育人意识;积极开展“双创”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家精神和家国情怀;设立研究生党支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点核心课程全部由资深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讲授。(核心课程如表3-1所示)适时根据课程需要,邀请国内外优秀专家进行授课讲座。学校和学院教学专家督导组对研究生课程进行随堂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
表3-1 矿业工程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现代采矿技术(前沿)》 | 王沉,孔德中,裴鹏,马振乾,文志杰,左宇军 |
《现代信息技术》 | 张明清,姜志忠,王沉,左少杰,康向涛 |
《高等选矿学(前沿)》 | 程伟 |
《研究生科技创新与实践》 | 李龙江 |
《界面化学》 | 柯宝霖 |
《矿山岩体力学》 | 马振乾,姜志忠,左少杰 |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主要包括:指导科研工作,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指导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提高理论和论文撰水平等;启发和引领学生,帮助学生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指导毕业论文指导选题到写作再到通过答辩的全过程;对研究生的学术伦理规范、严谨学风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和影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位点强调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学分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修环节。研究生积极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参与各类学术训练。建立研究生学术训练制度,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会议、专题研讨、科研实践等学术训练,考核研究生各类学术活动的参与度和成果产出。
学位点每年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要求研究生均参加并做学术报告;同时也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学术讲座。2024年邀请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胡钦红教授、山东科技大学蒋力帅教授、浙江大学梅国雄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胡钦红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张俊明教授等8名专家做了学术讲座,学位点有8名同学在第43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第十四届矿业科学技术大会、第二十三届全国科学采矿与矿压理论会议、2024武汉矿冶与材料绿色低碳发展学术大会做了学术报告。
2024年,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00%参加盲评,盲评结果全部合格。国务院学位办抽检学位论文合格率100%,贵州省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整体而言,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较高。
学位点建立选题、中期检查、双盲评审、检测、预答辩及答辩等规范制度,明确各环节标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强化过程培养,统一开题与中期答辩,落实导师责任,全程监控论文质量,用中国知网检测学术不端,实行双盲评审,严格预答辩与答辩流程,坚持学位授予标准,提升社会满意度。
学位点重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新生全员参与主题教育,确保无学术不端。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将学术道德与规范纳入培养方案,计入学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构建教风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维护学术诚信,2024年,本学位授权点未发现研究生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学院及学科层面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涵盖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奖学金申请、教学管理、日常管理、导师遴选、培训与考核等方面,确保对研究生的高质量科研训练和能力培养。学院配备了4名专职管理人员,有效确保研究生各项培养制度的落实。
2024年本学位点毕业生一次就业率73.68%,其中42.11%的硕士毕业生到高校、国有企业就业,5.26%的硕士毕业生以科研助理就业,26.32%的毕业生深造攻读博士学位。2024年对研究生职业道德、专业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总体评价等7个方面进行随机调查,用人单位总体对毕业学生的能力较满意,反馈的优良率达到100%。
学位点响应贵州省“富矿精开”战略,充分发挥学科在贵州省产业发展重要支撑作用。2024年获省部级等科研奖项2项,其中文志杰教授与左宇军教授完成的“矿山采动岩体灾害精准预警与释能主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11月,由文志杰教授主持的“矿山顶板灾害防控预警成套技术”、“采动巷道围岩释能主控技术体系”两项技术分别以1100万元、1000万元进行了成果转让,实现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重大突破。
2024年,承担各类横纵向项目60余项,合同经费4266余万元,到账经费1330万元;在贵州日报发表《聚焦精细开矿 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理论文章;完成贵州省重大调研课题/智库项目3项;联合贵州省情报所等撰写贵州省“富矿精开”科技支撑方案5份,得到省级领导充分肯定,部分内容被写入《关于强力推进“富矿精开”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等政府文件中。与贵州能源集团、贵州磷化集团等多家省内知名企业及贵州省能源局等政府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每年为企业开展专题培训300余人次,显著提升贵州省矿山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
学位点加强矿业文化底蕴建设,成立了毕业生校友会,定期邀请杰出校友讲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把个人发展同国家需要结合,选择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引导毕业生到生源地、西部、基层等建功立业。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他们主动挑大梁、扛重担、打硬仗,让青春在为国家的矿业事业的奋斗中发光发热,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
(2)专任教师总数较少,青年教师占比不足,高层次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不足;
(3)省级以上科技奖、教学成果奖较少,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指标差距明显,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亟待突破;
(4)科研平台建设需要持续加强;
(5)课程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智慧课程建设滞后,研究生培养过程企业导师参与度低;
(5)国际化培养遇到瓶颈,留学生占比小,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学生国际视野不够开阔;
(6)没有矿业工程博士点,高层次人才培养受到制约。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在学科方向凝练方面,立足贵州,结合贵州省矿业工程领域现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矿业工程学科研究方向。
在师资队伍方面,引培并举,引培国家级人才和优秀博士,加强现有师资培养,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在经费投入方面,将向政府、企业、学校申请加大对矿业工程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各类科研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项目等纵向科研经费年均到账经费及企业合作年均到账经费快速增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区域联合创新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方面实现突破。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奖励。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新增贵州省矿山开采大数据分析测算中心、贵州省采选充一体化技术研发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扩充实验室面积。
在课程建设方面,重点建设前沿课程、混合式“金课”和“全英文课程”,开发虚拟仿真项目,提升课程质量。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主办国际会议、邀请境外专家访华、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教师互访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
积极准备,力争在2026年申报并获批矿业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