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矿业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发布日期: 2021-12-31   阅读次数: 10

矿业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贵州大学

代码: 10657



授 权 学 科

(类  别)

名称:矿业工程

代码:0819




授 权 级 别

  • 博士

 ☑硕士




202112月  31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目标与标准

 1.1培养目标

秉承“兴学育人”办学宗旨和“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校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扎实专业基础、能从事矿业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具体包括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人文素养良好;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恪守学术道德。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基础,熟悉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和前沿进展;具有较强的矿业工程领域学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和良好的科技写作与学术交流能力。

3具有良好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从事矿业工程领域的经济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能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1.2学位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结合贵州大学办学目标定位,培养符合矿业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高质量人才。具体要求:1)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修完所有课程,学分达标。(2)学术成果满足《贵州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2019修订版)》规定。(3)符合《贵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2021修订版)》要求,由贵州大学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2 基本条件

 2.1 培养方向

培养方向1:采矿工程

研究方向:①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②绿色开采与生态矿山;③智能开采与数字矿山;④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控;⑤矿业经济与系统工程。

特色与优势:针对煤、磷、铝、锰、黄金等贵州优势矿产资源,开展喀斯特地区复杂地质矿山资源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研发岩溶环境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安全绿色开采、复杂地质矿山围岩失稳破坏机制与防控等关键技术,实现喀斯特地区复杂条件矿产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优势。采矿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新工科”项目,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处于贵州领先,西南先进的地位。

培养方向2:矿物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①矿物富集分离理论与工艺;②矿物加工自动化与智能化;③固废综合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

特色与优势:针对煤、磷、铝、锰、黄金等贵州优势矿产资源,开展矿物富集分离、共伴生矿物及工业固体废物清洁高效利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研发适应贵州煤炭资源特性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磷矿石富集分离关键技术、铝土矿脱硫脱硅关键技术等,实现喀斯特地区优势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及清洁利用。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优势。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处于贵州领先、西南先进处于贵州领先,西南先进的地位。

 2.2 师资队伍

学位点共有教师41人,贵州“省委重点联系专家”和“省委联系专家”等省部级人才3人。有博士20人;正高和副高分别为4人和20人;45岁及以下27。教师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能胜任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师资队伍情况如表2-1所示,两个方向师资基本情况如表2-1所示。

2-1 矿业工程学位点师资队伍简况表

学科方向名称

教师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

方向一

采矿工程

左宇军

1965.11

教授

吴桂义

1973.12

教授

张明清

1971.01

副教授

刘萍

1973.04

副教授

潘棋

1962.06

副教授

邹义怀

1968.07

副教授

胡凤云

1962.02

副教授

曹云钦

1972.10

讲师

易汉华

1977.08

讲师

崔道品

1977.07

讲师

冯鹏

1963.04

讲师

汪永印

1972.04

副教授

潘奇志

1977.01

讲师

高林

1986.08

副教授

韩森

1986.11

高级实验师

康向涛

1980.01

副教授

裴鹏

1982.11

副教授

马振乾

1987.03

副教授

王沉

1989.02

副教授

孔德中

1988.12

副教授

左少杰

1990.04

讲师

姜志忠

1993.05

讲师

方向二

矿物加工工程

程伟

1983.09

教授

唐云

1971.07

教授

庹必阳

1979.01

教授

李先海

1988.06

高级实验师

卯松

1983.07

高级实验师

谢飞

1982.12

高级实验师

沈智慧

1990.09

高级实验师

聂光华

1973.12

副教授

李龙江

1979.10

副教授

邱跃琴

1974.02

副教授

李显波

1990.03

讲师

黄小芬

1987.06

实验师

张小武

1972.02

讲师

成奖国

1981.03

讲师

代文治

1976.04

讲师

杨勇

1981.07

讲师

渠光华

1982.02

讲师

邓政斌

1986.01

讲师

柯宝霖

1987.11

讲师


2-2 矿业工程学位点方向带头人简况表

学科方向名称

采矿工程

姓名

左宇军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11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学术带头人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

(中南大学 采矿工程 20053月)

所在院系

矿业学院

方向

带头人

简介

左宇军,男,湖南湘乡人,1965年生,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院长,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委重点联系专家、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贵州省矿山动力灾害预警与控制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负责人,第一届贵州省优秀科技个人,贵州大学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0.8至今在贵州大学矿业学院从事采矿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采矿岩石力学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有:岩石动力学研究;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 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 1 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和行业协会科研奖励 20 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9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在教学方面,主讲《高等岩石力学》等课程,指导研究生近 70 人,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科方向名称

矿物加工工程

姓名

程伟

性别

出生年月

1983.09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学术带头人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贵州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01312

所在院系

矿业学院

方向

带头人

简介

程伟,湖北黄冈人,198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主要从事洁净煤技术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贵州)项目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专利授权5项,获贵州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教学方面,主讲《高等选矿学》《洁净煤技术》等,其中《矿物加工学》获批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金课”,负责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育实践项目,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2.2.2 导师队伍遴选

参照贵大研〔20181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矿业学院硕士生导师资格年审制实施办法,每年对导师资格进行年审。年审结果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表决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2.3 科学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学位点已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安全开采技术、复杂难处理矿产资源高效选别技术及生态环境改善、矿山突发动力灾害预测技术等研究方向,科研特色与优势明显。学位点充分发挥人才与科技优势,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2021年,学位点承担各类横向项目8项,合同经费92万元;承担各类纵向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9项,合同经费33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80, 其中SCIEI检索29篇,出版专著2部。此外,学位点统筹推动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强化科研育人,协同多元育人资源,以科研赋能创新型人才培养。

 2.4 教学科研支撑

学位点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平台:喀斯特地区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拥有4个省部级实验和工程平台: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能源智能开发与高效利用实验室、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复杂地质矿山开采安全技术工程中心。实验室面积近4000 m2,各类、各型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套,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50台件,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393万余册,电子图书374万余册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2.5 奖助体系

学位点设置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及新生奖学金等不同类别的奖学金资助强度:国家奖学金硕士为2/学年;硕士新生学业奖学金为0.8~1.5/学年。国家助学金达到全覆盖,硕士0.6万元/奖学金覆盖率达40%以上。

 3 人才培养

 3.1 招生选拔

2021学位点共接收报名41人,实际录取硕士研究生20人,报录比为2.05。生源主要来自本校及兄弟院校,本校比例56.10%学位点每年参照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制定研究生初试标准与复试办法。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复试内容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

 3.2 思政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推进“五育并举”,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专业学习、心理健康指导结合,使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思政示范课程,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建设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发挥导师的“第一责任人”作用,提高导师育人意识积极开展“双创”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家精神和家国情怀;设立研究生党支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3.3 课程教学

学位点核心课程全部由资深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讲授。(核心课程如表3-1所示)适时根据课程需要,邀请国内外优秀专家进行授课讲座。学校和学院教学专家督导组对研究生课程进行随堂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

3-1 矿业工程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矿压控制理论与技术

马振乾,孔德中,曹云钦

高等岩石力学

左宇军,孔德中,马振乾

矿物加工专论

程伟

《研究生科技创新与实践》

李龙江

《矿业工程学》

吴桂义,刘志红,江泽标,李龙江

矿物学及岩矿鉴定基础

张杰

 3.4 导师指导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主要包括:指导科研工作‌,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指导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提高理论和论文撰水平等;‌启发和引领学生,帮助学生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指导毕业论文‌指导选题到写作再到通过答辩的全过程‌;对研究生的学术伦理规范、严谨学风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和影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5 学术训练

学位点强调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学分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修环节。研究生积极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参与各类学术训练。建立研究生学术训练制度,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会议、专题研讨、科研实践等学术训练,考核研究生各类学术活动的参与度和成果产出。

 3.6 学术交流

学位点每年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要求研究生均参加并做学术报告;同时也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学术讲座。受疫情影响,2021年邀请了苏州大学钱跃竑教授、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助理教授刘扣其博士等4名专家做了学术讲座,学位点没有同学在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3.7 论文质量

2021,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00%参加盲评,盲评结果全部合格,共获得级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1篇。国务院学位办抽检学位论文合格率100%,贵州省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整体而言,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较高。

 3.8 质量保证

学位点建立选题、中期检查、双盲评审、检测、预答辩及答辩等规范制度,明确各环节标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强化过程培养,统一开题与中期答辩,落实导师责任,全程监控论文质量,用中国知网检测学术不端,实行双盲评审,严格预答辩与答辩流程,坚持学位授予标准,提升社会满意度。

 3.9 学风建设

学位点重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新生全员参与主题教育,确保无学术不端。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将学术道德与规范纳入培养方案,计入学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构建教风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维护学术诚信,2021,本学位授权点未发现研究生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3.10 管理服务

学校、学院及学科层面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涵盖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奖学金申请、教学管理、日常管理、导师遴选、培训与考核等方面,确保对研究生的高质量科研训练和能力培养。学院配备了4名专职管理人员,有效确保研究生各项培养制度的落实。

 3.11 就业发展

 2021年本学位点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4.44%,其中55.56%的硕士毕业生到国家机关、高校、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16.67%的硕士毕业生到其他企业就业22.22%毕业生深造攻读博士学位。2021对研究生职业道德专业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总体评价7个方面进行随机调查,用人单位总体对毕业学生的能力较满意,反馈的优良率达到100%

 4 服务贡献

 4.1科技进步

学位点充分发挥学科在贵州省产业发展重要支撑作用。2021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项2,实现科研创新重大突破。

 4.2经济发展

2021,承担各类向项目20余项,合同经费427万元到账经费490万元;与贵州能源集团、贵州磷化集团等多家省内知名企业及贵州省能源局等政府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每年为企业开展专题培训300余人次,显著提升贵州省矿山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

 4.3 文化建设

学位点加强矿业文化底蕴建设,成立了毕业生校友会,定期邀请杰出校友讲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把个人发展同国家需要结合,选择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引导毕业生到生源地、西部、基层等建功立业。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他们主动挑大梁、扛重担、打硬仗,让青春在为国家的矿业事业的奋斗中发光发热,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矿业工程学科方向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

2)矿业工程研究生学位点的生源数量与质量双低优质生源来源不足;

3专任教师总数较少高层次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缺少,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比、高级职称占比、博士学位占比较低

4)持续提高科研平台建设水平,更新大型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较少,其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校企科技合作项目立项数和金额较少。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在学科方向凝练方面,立足贵州,结合贵州省矿业工程领域现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矿业工程学科研究方向。

加强实施博学计划,同时到兄弟院校进行招生宣传,扩大优质学生生源,加强考研动员,确保第一志愿上线人数满足招生计划要求;

在师资队伍方面,引培并举,加强现有师资培养,包括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晋升高级职称等,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持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包括仪器设备和实验师环境建设,加强对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

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申报培训和动员,力争实现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突破。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电话:0851-83627268 邮编: 550025 黔ICP备05000607-1